close

20111003-2  

 

北極圈也出現臭氧層破洞的危機(2)

 

地球暖化加速破壞

 

如何保護皮膚和眼睛遠離紫外線照射

1. 在日曬最強的時間內不要去戶外

    2. 在戶外時盡可能待在有陰影的地方

    3. 穿著能覆蓋住手臂、雙腳和脖子的服裝

    4. 戴上邊緣較寬的帽子

    5. 在戶外時要戴太陽眼鏡

    6. 臉部或身體其他露出的部位要仔細塗上防曬乳液

 

     根據9個國家19個機構的觀測,確認北極圈發生了大規模的臭氧層破壞。儘管對破壞臭氧層的物質的使用限制仍在進行,但仍會持續存在大氣中長達數十年。受到地球暖化的影響像今年這樣的氣象條件反覆出現的話,北極的「臭氧層破洞」問題恐怕會變的更嚴重。

 

     臭氧層的破壞發生在南極和北極的冬季,只要平流層的氣溫降到非常低時就很容易造成。和南極不同的是,北極有個平流層讓暖空氣容易進入的地形上的特徵,所以才會被認為它不會形成像南極一樣大規模的臭氧層破洞。

 

     但是今年在北極上空的平流層的低溫時期持續延長。地球暖化使的地表溫度上升後,反而造成上空的平流層寒化。有報告指出近年來北極的平流層暖化的年度和寒化的年度相互到來,而這之中的差距也逐漸擴大。在2000年和2005年即使平流層低溫的規模較小,但臭氧層的破壞動作仍持續著。在今年構成了會更低溫的條件,預計將會引發大規模的破壞。

 

     研究團隊指出北極上空的平流層在某一年將會再度出現非常寒冷的情形,因此很有可能擴大對臭氧層破壞的程度。

 

     臭氧層的破壞是隨著噴霧罐、冰箱、冷氣以及隔熱材料所使用的二氯二氟代甲烷氣體的釋放而變的更嚴重。根據國際性對二氯二氟代甲烷的使用規範,雖然構成破壞臭氧層的直接因素的「氯」,在2000年左右為最高點時就開始減少,但仍大多尚存在於大氣中。

 

     在極地形成了臭氧層破洞後,中緯度地區的臭氧層也會變的稀薄,因此會擔心照射到地表的有害紫外線數量會增加。遺傳因子一旦受到損害則會提升罹患皮膚癌和白內障的機率,在常發生皮膚癌的澳洲政府時常呼籲民眾小心防止紫外線。

 

臭氧層破壞長期化的話則日本也有風險

 

     金澤大學特任教授(大氣物理學)岩坂泰信表示,這是個證明在北極和南極以同樣的環境條件也會造成臭氧層的破壞的重要研究。若長期化的話,在日本罹患皮膚癌和白內障的風險也有可能會升高。紫外線增加則海中的浮游生物的活動恐怕會變的遲緩,有必要注意它對北半球的海洋生態以及漁業的影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ひろま 的頭像
    ひろま

    神是愛

    ひろ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