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11003-3  

 

日本的復興成長將作為世界的模範

 

     世界性智庫的羅馬俱樂部在1972年整理出了一份主題為「成長的界限」的報告書,並帶給全世界相當大的衝擊。人口的增加和環境的破壞再持續這樣下去的話,受到自然資源消耗殆盡的影響,將會敲響人類的成長即將到達極限的警鐘,在地球資源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前提下,我們不得不重新檢視經濟發展的現狀。

 

     在那之後避免了資源耗竭的危機,各國的成長腳步也沒有停下來。但地球暖化之類的環境危機卻更加嚴重了。因此我們在2008年之後,在加強研究活動當中提出了一個叫做「新經濟學」的構思。也就是說,將到目前為止會造成更多的犧牲和損失等「成本」放入考量範圍內,來思考可以維持的經濟成長。

 

     舉例來說如森林砍伐。在經濟發展上做為原料、材料和燃料方面儘管幫助很大,但因此失去了吸收二氧化碳的來源,從加速地球暖化這方面來看是個損失。在核能發電方面,不只從它在經濟上供應了有利的能源來源來看待,還必須要包含興建、拆除以及廢除等所產生的成本。發展中國家在人口成長之時,另一方面失業和貧窮的犧牲者也逐漸增加。

 

     在討論整體性的課題和對策的國際協商上,這個「新經濟學」也應該放入一致同意事項內。但是現在還沒看到好比如能夠有效地獲得各國的同意像這樣在政治上的一個領導能力。

 

     此時正是日本該上場的時候了。我們設立分部辦事處的國際經濟交流財團(JEF)它發表了一個相當棒的看法。日本原本就不是只有追求經濟效率,它也有考量到要支援低收入者和老年人所付出的社會成本。因此建議採取這種「含有同情體諒他人之心的資本主義」。

 

     JEF也有提到關於領導能力這部分。就算聚集了許多有各式各樣背景的關係國家,但由於彼此的利害關係對立而沒辦法做出任何決策的話,應該先從背景相似的關係國家組成小團體,帶領他們建立起一致的協議。

 

     因地震和海嘯而受到重大損害的東北地區的復興,務必要讓大家看到合乎日本的領導能力和建立一致的協議。除了一邊推動「含有同情體諒他人之心的資本主義」外,還希望能善用日本自豪的高科技、讓新能源被普及化,以及生態系統能夠再生。

 

     這就是能夠保護自然資源和確保人力雇用,所謂的「可以維持的經濟成長」,它應該當做是發展中國家,甚至是世界整體的模範才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ひろま 的頭像
    ひろま

    神是愛

    ひろ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